您當前的位置 : 龍都網(wǎng)>> 新聞中心 >> 文化

文化

他主編了新中國首部《新華字典》(文脈悠長·周口文化人物)

杜子勁(1897—1955),原名杜同力,出生于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(zhèn)固東村。作為新中國首部《新華字典》和第一部《初級中學語文課本》的主要編寫者之一,他在文字改革、辭書編纂、語文教育等領域作出開創(chuàng)性貢獻,被譽為“中國現(xiàn)代語言文字學的拓荒者”。 ...[詳細]

2025-05-09
土地的詩行:《天下良田》里的時代脈動

4月18日,《天下良田》新書首發(fā)式暨座談會舉行。這部以高標準農(nóng)田建設為脈絡的長篇小說,以現(xiàn)實主義筆力剖開土地變革的肌理,記錄鄉(xiāng)村振興的陣痛與新生。柳岸憑借基層工作積淀,將農(nóng)業(yè)政策、土地情感與鄉(xiāng)村變革熔鑄于文學,既寫活了基層干部的奮斗,也道出了農(nóng)民與土地的深沉羈絆。六位參加活動的領導、作家、評論家從文學性、時代性、地域性共同解讀其文學價值與現(xiàn)實意義。 ...[詳細]

2025-05-09
李老三家的事兒

我比同村的李老三大了四歲,這次放假回老家見面敘起來了。他跟我說了三件事兒,第一件事兒就是我的父親自幼認李老三的奶奶為干娘,第二件事兒是李老三的弟弟李老五在南方的生意做得相當大,第三件事兒是李老三的四閨女今年在大學里入黨了。拉起來的家常喚起我對兒時的一幕幕回憶。 ...[詳細]

2025-05-08
又是一年柿花開

第一眼看到那片柿樹林時,我和丈夫都有些興奮,那一樹樹蔥綠,似健壯的小伙,蘊含著青春的力量,迸發(fā)著蓬勃的生機和希望,那一片片橢圓形的、青綠的葉片,在清爽的風里自在地搖曳著,在清晨的暖陽下,閃著油亮的光。 ...[詳細]

2025-05-08
有風來過

回老屋找個物件,路過那截土墻圍的宅院。墻下鋪滿了油菜花,在這個明燦燦的光景里,顯得尤為刺眼。不覺腳步停了下來。 ...[詳細]

2025-05-08
所有的水都會相逢 ——讀《北上》有感

今年3月份,由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《北上》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熱播。這部電視劇在保留原著小說精神內核的同時,從運河沿岸一群少年成長的視角切入,將古老歷史與現(xiàn)代生活交織在一起,講述了頗具青春和時代氣息的運河故事。 ...[詳細]

2025-05-08
與書籍共赴一場心靈的遠征

在鋼筋水泥構筑的現(xiàn)代都市里,生活的齒輪永不停歇地轉動,人們像被上緊發(fā)條的機器,在快節(jié)奏中疲于奔命。社交媒體的碎片信息、短視頻的短暫刺激,填滿了我們的閑暇時光。 ...[詳細]

2025-05-08
慶祝民進成立80周年書畫作品展作品選登

4月29日,慶祝民進成立80周年書畫作品展暨周口民進開明書畫院成立儀式在市博物館舉行。 ...[詳細]

2025-05-08
秣陵鎮(zhèn)的來歷

秣陵原是南京的古地名。據(jù)唐朝許嵩《建康實錄·輿地志》記載:“秦始皇三十六年(公元前211年),東巡至江乘渡,望氣者云:五百年后,金陵有天子氣。 ...[詳細]

2025-05-08
古柏下的沉思

一個春日,我來到太昊伏羲陵。踏入陵園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棵棵古老而茂盛的古柏,蒼勁的枝干盤曲如龍,斑駁的樹皮刻滿歲月的痕跡。微風拂過,樹葉沙沙作響,仿佛在低語遠古的故事。參觀完畢,我回到那棵最古老的柏樹下,仰望著它高聳入云的姿態(tài),不禁駐足流連,陷入了沉思。 ...[詳細]

2025-05-08
《周口日報》,我書寫家鄉(xiāng)的園地

初遇《周口日報》,是在一個陽光灑滿窗臺的清晨。那時的我,還是一個青澀懵懂、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渴望的少年。一張散發(fā)著淡淡墨香的報紙,不經(jīng)意間闖入我的視野。展開報紙,那簡潔明快的排版、豐富多樣的內容,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,在我眼前徐徐展開。 ...[詳細]

2025-04-25
窗外的春天

由冬入春,就像一個人遭遇困厄之后步入坦途,或者像一種新生,那些希望,甚至欲望,橫無際涯地生長開來。這種生長能讓人也變得年輕,猶如青春的復蘇。 ...[詳細]

2025-04-25
1  2  3  4  5  6  7  8  9  10  11  12  13  14  15  16  17  18  19  20  21  22  23  24  25  26  27  28  29  30